“助”你健康,打赢2020年第一战“役”!
2020-02-16 20:56超级管理员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人体感染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作为个人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建筑室内环境健康性能,为抗击疫情保障身体健康设置一道屏障。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存活时间可达48小时,因此保证空气洁净尤为重要。
人们约有90%的时间在封闭空间中度过,一个人每天呼吸超过15,000公升的空气,通风措施不良可能会导致交叉污染,建筑中的空调通风系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途径。如何保证室内空气品质,防止交叉感染,是抵抗病毒的重要屏障。
室内做好日常消毒,勤开窗、常通风。近日来,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之外的另一种传播形式。除了病源集中的特殊区域,一般环境空气中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含量很低,室外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都满足低于500ppm的条件,说明就病毒含量而言,室外空气是安全的。开窗通风仍然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鼓励在室外空气质量允许的情况下勤通风。办公建筑宜优先采取加大新风的通风换气量,作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要求通过全新风模式加强通风换气,避免病毒积聚,造成人员交叉感染,同时防止回风带来的交叉污染。设置外窗的楼梯间应开启外窗,无外窗的楼梯间应定期开启防排烟设备,确保楼梯间内的通风。设置多个楼梯间的大楼可分开设置上行和下行楼梯,避免人员交叉。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建议多开启空气过滤装置以减少可能携带病毒的悬浮颗粒物,以及开窗可能带来的室外颗粒物。适当调整空调通风系统与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洗计划,增加消毒工序,尽量避免病毒气溶胶在空调通风系统中的串通。
"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能被观察或测量的液体或固体粒子。因此,当作为宿主的带有病毒的微粒以含有杂质的小液滴方式通过病人呼吸进入空气后,成为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按照SARS期间对一批出现感染场合的案例的研究,只要掺混的空气量大于病人呼出空气量的10000倍,空气即为安全的(Jiang et al. 2009)。1)室外开阔区域:对于公园,广场等室外开阔区域,或者没有发现疫情的社区,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低于500ppm以下,不需担心"气溶胶传播",但仍应注意戴口罩、个人卫生以及回家后及时洗手等,预防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2)普通室内环境:开窗通风仍然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即使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还很低甚至可能有雾霾的情况下,建议选择间歇开窗通风。


研究团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飞沫核传播、接触传播的基础上,还存在一定的粪口传播。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粪便、污物污染水源所致。经饮水传播疾病历史上已有多次记载,如1854年英国伦敦发生霍乱流行。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强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的抵抗力、饮水卫生管理等。饮用水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人饮用的水已经受到生物、化学和矿物污染物污染。清洁的饮用水是达到最佳健康状况的先决条件,人体三分之二以上是由水组成的,美国医学研究所 (IOM) 建议,女性每日应摄取约2.7升水,男性每日应摄取3.7升水。因此保障水质洁净尤为重要。 设置直饮水设备,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处理,提供高品质饮用水。物业可定期对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生活饮用水、直饮水每季度检测1次;生活热水每季度检测1次;非传统水源、采暖空调系统用水每半年检测1次,确保用水水质安全。给水系统设置紫外线或其他消毒设施,降低建筑内生活饮用水细菌。加强对给水、热水水箱等储水设施的清洁消毒管理,保证储水设施的卫生,同时注意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安全,避免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卫生器具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采用具有防干涸功能的地漏,防止排水系统中的有害气体逸入室内,避免室内环境受到污染,有效保护人体健康。同时对于卫生器具应定期的消毒,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 各直饮水设备的过滤装置不尽相同,可根据需求选用不同功效的过滤装置:沉淀过滤装置可去除悬浮固体来降低水的浊度,解决观感上的水质问题。
- 活性炭过滤器由高密度多孔材料制成,可吸收氯气和消毒副产品,以及许多杀虫剂以及一些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 反渗透(RO)系统通过迫使加压水通过微观网格去除悬浮物和一些微生物以及溶解的污染物。
- 饮用水设施维护不当会影响水的摄入,因此将直饮水系统保持在良好的维护状态是十分重要的,需每天清洗饮水台和饮水机的出水口、保护罩和底座,避免污染。

居家防疫期间,需要积极培养锻炼意识,增加体育活动,提升自身免疫力。只有拥有好的身体和强大的免疫系统,才是对抗疾病的最根本的特效药。保持身心健康、愉悦也是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不容小觑,和谐的建筑色彩、良好的声环境、色温、照度等建筑内部环境以及室外自然绿化和户外视野对人体身心健康状况都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会带来愉悦、舒适的心理感受。
建议选用照度、色温可自动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满足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总照度不低于各采光等级所规定的室内天然光照度值。室内外设计丰富多样、安全美观的景观植被,办公建筑、居住建筑等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中,至少每50㎡布置一株绿色植物;充分利用建筑室内外的垂直空间、屋顶空间,种植易于护理的植物,改善建筑绿化环境,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可净化空气。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可结合健康信息发布平台为人们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信息,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加强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的下降主要归结于缺乏运动,在当前疫情下,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基础代谢,增加白细胞工作效率,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
波比运动,一种常见的健身运动。Burpee(波比)是一种高强度,短时间燃烧脂肪,令人心跳率飙升的自重阻力训练动作之一,也叫作立卧撑。练习方式:有运动基础的小伙伴们,你可能可以跑一小时无压力了,但是是否能坚持五轮Burpees不喘呢!如果可以。你可以加快你的动作节奏缩短间歇时间。再串连其他的训练动作完成高强度的训练课。1、Burpee可以当作一个独立的训练菜单,也可以和其他动作搭配组合,一般来说有几种的方式,供大家自行选择。2、每做N次的Burpee,休息M秒,这样为一个循环,重复做C个循环。比方说,每做5次Burpee,休息30秒,持续做15个循环。3、在N秒内,做最多下的Burpee,休息M秒,这样为一个循环,重复做C个循环。比方说,在45秒,做最多下的Burpee,休息30秒,重复做15个循环。4、不休息的方式,一直做Burpee,直到做不下去为止。5、不休息的方式,一直做Burpee,撑到100次。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传播速度较快,潜伏期长,及时掌握疫情发展情况和信息对于防疫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居家或是出行,都需要时刻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及时关注室外空气质量、温湿度、防疫贴士等发布信息,可以掌握即时、准确的资讯。
在疫情期间,物业部门可通过多种途径发布疫情最新动态,向居民和办公人员发布建筑洗消计划、防疫知识等信息,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等途径收集进出建筑的人员信息,实行有效的追踪管理。通过发布天气和空气质量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日室外空气状况,合理地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病毒的聚集,或开启新风系统、空气净化设备等,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另外还可以通过健康建筑信息平台发布居家养生、健身运动、设备使用等相关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特殊时期的用餐和食品安全也是需要防范的重点。从采购到烹饪,从使用到废弃,都需要对各类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采取保障措施。
公共厨房出入口处设置风淋室,或利用厨房洗消区域对工作人员进行隔离和消毒。加设独立出餐窗口并设置活动隔板,实现无接触取餐,同时分区域设置餐具回收点,避免工作人员与就餐人员过多接触;严格执行分餐制,暂时关闭包厢、隔间等小型封闭就餐区域,减少集中就餐区域的桌椅摆放,增加相邻桌椅间隔,降低人员密度;设置多处固定式免洗洗手液和引导标识,鼓励用餐人员分散洗手消毒。业主与办公楼内各单位或单位内部各部门间协调用餐时间,同时食堂/餐厅适当延长供餐时间,实现错峰用餐。

1.在家庭生活中,不同年龄人群的进食速度、口味偏好等均有不同,对于常见的由老人、中青年、儿童组成的中国家庭中,老人吃饭相对比较慢、年轻人吃饭快、小孩子吃饭容易挑食。采用分餐制可以为老人提供适宜进餐时间,同时有助于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2.分餐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做到餐具专人专用,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做到单独清洗餐具,降低各类传染病的风险。3.在日常生活中若不习惯完全分餐制,则可以在每个菜碟中放公筷公勺,方便大家的使用。4.对于办公人员,疫情期间可以尽量自行准备午饭,避免在外集中就餐,减少暴露风险。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每一个人照顾好自己,这是一件最负责任的事情。生活没有低谷,只有蓄势待发。在疫情当下,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对抗病毒。相信经历过此般磨砺之后,我们定将迎来绽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