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在沿黄各省区人民中激发磅礴的奋进力量。
在甘肃兰州市黄河兰州中山桥段,
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当地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时,
指出“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近年来,
中国建研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从标准科研、咨询服务、规划设计、
材料应用保障等方面,
为黄河“美”贡献了智慧力量。
染 “黄” 成 “绿”
中国建研院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绿建、节能、低碳等领域技术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提供服务保障,推动黄河流域“绿值”跃升,进一步助力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绿”研究。兰州市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中国建研院天津分院受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兰州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委托,先后开展《兰州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研究》《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奖励政策研究》《兰州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等系列研究工作;编制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健康节能建筑技术标准》DB62/T 3252-2023,以及《兰州市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指南》《兰州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兰州新区建设关键技术设计导则》等多项标准,为兰州市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包括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类型)有序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引导和技术支撑。其中,兰州市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兰州市气候特点及资源条件,依据市内五区等优势区域重点发展、偏远县城等一般区域积极推进的原则,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谋划布局目标和任务,推进兰州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示范标杆城市。
△兰州市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规划及技术标准项目
编制“绿”方案。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承担三江源国家公园和谐社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重点,确保“中华水塔”碧水东流为目标,深入实施总体规划,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中国建研院天津分院完成青铜峡市碳达峰碳中和方案编制,落实“双碳”战略和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青铜峡市的资源优势,从工业领域、能源领域、建筑领域、交通运输领域、碳汇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低碳教育、保障措施九大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总结青铜峡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指导青铜峡市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推进青铜峡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江源地区
△郑州大剧院、济南先行区创新中心城市展厅、白银市中心医院易地迁建项目
△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兰州生态创新城生态产业孵化园项目
承 “旧” 启 “新”
△黄河博物馆项目
黄河沿岸万象更“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依托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设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近年来,济南起步区悄然巨变,崔寨片区高楼林立,新项目纷纷崛起。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承担济南市起步区崔寨片区会议中心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组团,地上30万平米,内容包含项目统筹管理、工程设计总包、勘察及测绘、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总负责等工作,为济南起步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样板、提升黄河沿线城市风貌提供有力支撑。建筑设计院还承担兰州市兰钢小区棚户改造项目和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三馆一厅一广场”项目的原创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两个项目均位于黄河河畔,设计充分考虑兰州当地文化特色及城市色彩规划,为黄河沿岸城市打造新名片。
△济南市起步区崔寨片区会议中心项目
黄河风情坐标添“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涉及黄河沿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口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规划面积为70.6平方公里,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积极落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区位条件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明确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规划内容。项目的建设,对于黄河上中游黄河风情旅游开发、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义重大。
点 “沙” 成 “金”
“一碗水半碗沙”曾经是黄河中游的形容词,如今巨浪奔流、山水相融,减沙控沙举措卓有成效,使黄河流域绘就出了新的生态画卷。中国建研院加大源头生态保护,在黄河泥沙材料应用、治沙防沙等方面,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推动黄河超细砂变废成“金”。近年来,引黄供水存在引水流量趋于减小、引水时间逐年增加的情况,导致引黄泥沙量加大,引黄泥沙处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建研院中建研科技积极推动黄河泥沙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可降低引黄泥沙处理成本,将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变废为宝。2022年来,先后开展黄河特细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推广应用研究、聊城位山灌区黄河超细砂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及推广应用研究等相关工作,推进德州市潘庄灌区引黄泥沙再生利用项目、聊城市位山灌区引黄泥沙再生利用项目,提出黄河超细砂混凝土的配制及推广应用方案,解决黄河超细砂(黄河泥沙)长期堆弃、占用耕地及污染环境的问题,编制《黄河超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确保黄河砂混凝土的应用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聊城市位山灌区引黄泥沙再生利用合作签署仪式
助力黄河流域沙退成“金”。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占据北方季风和沙尘东移南下主通道,是国家“北方防沙带”和“黄河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是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价值,助力内蒙古攻坚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将带动经济效益。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承担 “十五五”时期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思路举措研究,提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未来10年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为重点,通过实施一批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协助政府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借助新时期草原生态保护发展良好机遇。
滚滚黄河,落天走东海;
中华文明,写入胸怀间。
中国建研院将久久为功,
持续在推动黄河绿色发展、
项目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
动脑筋、花心思、下功夫,
为助力黄河成为“幸福河”、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文章供稿:中建研科技 建筑设计院
城乡规划院 天津分院